雲水一鉢 蕭惠幸書畫網

自序

如一 2013.12 於如是齋

 

「同來塵世一恍然,墨海相逢認宿緣。」

  人與人的相遇都是偶然與機緣,在這滾滾紅塵,逢一知己已是不易,再得恩師點撥教化更為難得。感謝上天的厚待,讓我在生命的寒冬中屢獲貴人的扶持,而得以走過泥濘的辛酸歲月。

  我自一九九九年與恩師黃金陵結緣,這是我生命中極殊勝的奇緣。黃老師善引導,他善於激發學生的潛質,保留學生的本能。他因材施教,在他手上,這傳統老祖宗留下的書畫,結合了道學、佛學、哲學、禪學、文學、美學、人生觀和心靈詮釋以及個人修為…等。變成了神秘的無限。而對於不能訴諸文字,形而上的無法之法,他指導手法之妙無人能及。他對學生從多元開發,他談心手合一,他談作品的神與氣。從「靜心」、「觀心」、、「空心」、「凝氣」到「神來」,他認為「放逸思維,才華自現神彩;隨緣自在,點畫儘成妙墨。」他說:

「心靈主宰藝術水準,心最清的時候,是最有靈性的。
只有無我,才能體會無所住,藝術品才能達到不可思議的境界。」

  黃檗禪師的傳心法要直指:

汝心是佛,佛即汝心,心佛不異。
故云即心即佛,若離於心,別更無佛。…祖師西來,唯傳心佛。

  當我開始明白,我不是我,只是這一世的軀殼,生命變得豁然而透明。本次創作以佛經內容、禪詩禪話為主題,對我的生命開啟了另一扇窗,從理論的解析,到修行的實踐,不僅改變了我的一生,也多了一份精神靈氣的啟廸——慧命,這是我在創作之外的另一豐收。

  每一個轉折、觀念的調整,對我都如獲新生。書法改變了我,佛法重生了我。黃老師把修禪、書法帶入畫作,他能詩能畫,卻甘願歸隱於塵囂之外。我何其有幸,在他漸趨歸隱的日子裡,屢獲點撥。感謝一燈師給我無限的空間,這是上天的恩賜。

  2010年我進入了華梵,從曉雲導師的禪畫研究,至唐代以降,所留下為數龐大又精采絕倫的禪畫欣賞……。對以禪門公案、佛教經典入畫筆墨酣暢、意境獨造的入迷,每每令我廢寢忘食。在華梵學習的這段期間,蒙李蕭老師示範很多這一類的經典作品,他以現代化的藝術語言表達禪境,對我更是如魚得水,有如打通了任督二脈,也啟發了我以禪門語錄佛典教義來闡述作品。

  以〝雲水一鉢〞為創作主題。以佛教經典法華旨意,緣起性空論的理解,嘗試創作追求書畫意境,藉由有限的筆墨空間,傳達靜謐空靈的禪境。表達佛典義理、禪宗境界。雖然這些畫作尚未成熟,只是個開始,以佛教經典為內涵,寓佛於藝是個方向。本創作之開啟,除了筆者自身受益匪淺,更希望有更多的同好、學者投入佛典與禪詩的創作、淨化人心,這是筆者付諸研究的最大願望。

  二祖語錄云:「無我法皆空,死生少異同,妙心化識見,真諦在其中。」

  一燈師時常告誡弟子:「只要我們心中還有一絲絲自我的、自私的主觀意識存在,就看不到真正的智慧。我們要學習從愛出發、從慈悲出發,而非從自我出發……。」

  佛在靈山會上,捻花示眾,這是無說而說,無言之道,摩訶迦葉尊者破顏含笑。他與佛一個是機、一個是教,機教相當,碎啄同時。這是徹底領悟了捻花的微妙法門,默契了佛的心宗。禪語教導我們把自己放到非常自由開闊的世界中,不要把自己逼入狹窄的觀念或自以為是的框框裏去。一燈師在《梵音墨緣》卷首寫下《大般涅槃經 — 佛告迦葉》:「依法不依人,依義不依語,依了義不依不了義,依智不依識。」

  任何人都要走自己的路,優秀的弟子應該努力超越,這才是對師恩的回報。通往開悟的路只有兩條,一條是檢視自己不斷完善深化人生的禪修之路。另一條是對周遭眾生充滿愛的實踐之路。踏上智慧和慈悲之路,我們初來世界時所具有的種子——佛性和靈性的種子,便會清澈芬芳的綻放,藝術創作也當如此,回歸本質的創作。

  感謝華梵大學前藝術學院院長洪昌穀教授的鼓勵,鉅細靡遺認真耐心的指導,使論文更臻完美,並慷慨賜序。感謝研究所昌裕、奇昌、少揚學長,和同華的加油打氣。感謝澹廬書會師叔、師伯的多方關照,一德、一諦、一鐸眾師兄師姐的愛護。感謝老媽、老姐、碧芬和家人的關心,感謝寶貝雨庭、宸光的懂事。感謝正翡、觀三、老友情義相挺。更感謝一燈師多年來的栽培與點撥…………。

謹以此書畫集,獻給恩師黃金陵。

我是誰?我為什麼來,我將往何處去……?
當我開始明白,我不是我,只是這一世的軀殼,生命變得豁然而透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