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燈黃金陵書畫網

一燈數位美術館

說臨寫

說臨寫

如何得知由何書體入為宜?

答:書體可以自由選擇,決定字帖條件為:1.適趣。2.適性。3.調(整)性。

擇帖如何滿足上述三條件?

答:蓋所喜歡的,未必所適合的,喜歡與否屬適趣,應由學生自擇決定。能適合與否屬適性,當由授業師就其適趣中擇適合帖體,如此便能圓滿前二條件。第三調性,係針對學生心性有需輔正之處,能矯其心智個性者,方適用之。

書體與心智有關否?

答:
本性較保守、憨厚、樸實者,性近隸、篆。
本性喜歡思維、機智、靈巧的設計者,性近楷、行、草。
依其性智的差異,分擇其書體而教之者,多利。

欲調(整)性者當以何書體入手為宜?

答:
個性拘謹者,可由行書入,以鬆其身心。
個性放逸者,可由楷書入,以約其身心。
個性急躁者,可由隸書入,以穩定身心。
個性穩定者,均可入。

擇帖時同時喜好數帖,應如何擇取?又如何依帖擇筆?

答:
.依所適擇帖,依線性擇筆。
.擇筆當依所臨帖本之線條趣性而定,視其直線之挺直度及曲線的曲率,可以測知原書寫者使用毛筆之彈性(即屬硬毫,兼毫或軟毫)。
.各家字帖,均各有擅長,可擇一精臨後,再旁涉他家,以多取所需。
前項擇筆乙節,概硬毫便於順筆性之筆法,如撇、捺、鉤等,卻不便於藏鋒等逆筆性之筆法;反之軟毫便於藏鋒,卻不便於捺、撇、鉤等筆法。二者各有所長,初學者未能善知善用其長,所以擇兼毫為宜。古言以軟毫可以練腕力之說,對於初學尚未能體會筆毛彈性(提按之間)感覺的人來說,徒增學習困擾。

初學者何以不必由楷書入門?

答:個性拘謹者學楷書,將更加拘謹而不化;個性急躁者從楷書入手,將不耐其煩,而更加心浮氣躁,終難免放棄。教學無定法,教材又何必一定要由楷書入門?何必強其所難 !
善調教者,邪可正用,不善調教者,正將為邪用,法本無正邪,適用為正,不適用為邪,但看善不善調教而已。調教之要,在於如何導入正軌,以正其心,誠其意。故擇師宜慎。

何以由隸(篆)入門較佳?

答:書法各體學習之難易度,依序為隸-篆-楷-行-草。先由篆隸入手,易習得字之平衡穩定,對字的造形大小較能控制。

上述書法學習難易度順序何以見得?

答:書法可分析如下:

1.筆劃粗細一致者~隸、篆;較多不一致者~楷、行、草。
2.筆劃為水平及垂直者~隸、篆;斜向線條較多者~楷、行、草。
3.筆劃直線多者~隸、楷;曲線較多者~草、行。
4.結體單純者~隸、篆;易於匹配混雜者~行、草、楷。
5.運筆較有定則者~隸、篆、楷;較無定則者~行、草。
6.字形固定者~楷、隸、篆;較不定形者~行、草。
7.運筆速度慢者~隸、篆、楷;較易快者~行、草。
由以上七項歸納,即可自明。

如何知道何種書體應使用何種毛筆?

答:楷、行、草以使用硬毫(狼毫等)便於臨寫,隸、篆以使用兼毫為宜。

初學是否一定要臨帖?

答:初學仍要由臨帖入手,方知落筆、運筆的技法,惟臨帖教學互有異趣,方法因人而異。

臨與摹何者為先?

答:摹者但用手、眼而已,用心少。臨者非但手、眼、心並用,且要去了解字的架構,學習心得視原帖意在腦海中顯影之深淺而定,故以臨為要。「摹」如鸚鵡學人語,「臨」如小兒學話,終可積用,故初學仍以臨帖入門為宜。

如何更知臨帖異趣?

答:臨帖分臨形與臨意。
臨形者,著重於形相之記憶,筆法只求形似。
臨意者在神,不在形,故不易著相。
臨字如念經,念經在會義不在經文,臨字要會其神意,不執著形狀,得「意」而忘「形」,悟「理」而遺「文」,猶得魚而忘筌也。惟無書法根基者,初學時仍應由臨形入手。

♠臨形可有步驟?

答:
1.各書體法帖皆有不同筆法,首先宜練習該體之基本筆法。
2.其次再臨字,臨字宜學習掌控下述條件,方得精進:
.字之大小。字之大小(喻色)佔格子面積(喻空)的比例,即色/空之比例。
.字之造形。字之縱橫長之比例分扁、方、長形。
.筆劃之粗細。筆劃線條粗與細之比例。
.重心平衡之方法。平衡度之多寡。
.疏密度之張力。密聚與疏散之比例。
.氣勢。

基本筆法是否練「永」字八法即可?

答:「永」字具有中國書法各種筆法,為初學楷書之最佳字例。惟楷、行、草各種筆法、取向角度及結構,因字而異,宜再練習多字之後,乃能熟悉各種字體的筆法,若單單練習「永」字,恐有以偏概全之虞。

臨帖時應注意那些?

答:臨帖前先靜心讀帖,了解用筆及筆劃切入的角度,收筆的方法,結構的密疏度,甚至原帖作者寫字的心情為何,其平衡感之多寡等,了悟於心後,再開始臨寫。惟觀念上不宜使用太多記憶,避免脫離不了帖影的窠臼,若筆法識相太深而著相,著相即不易擺脫帖影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