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道禪概說
書道禪概說
♠何謂書道禪?
答:道者道路也,如同樹根之繁殖延伸,不論其枝幹形狀或地下的根路,皆依樹木的根性,一直永續延伸下去。大自然的交替,不論經歷多少時空朝代的更迭,皆依無常的道理一直演變中。
書法何曾不是依歷代書法道統的特性,一直傳承下來,到未知的將來及未見的書法新貌(含前衛派書道、文字藝術或文字水墨….等展現的墨象),皆依循此書法傳承的道統的根性,永續發展下去。而目前的書道發展卻受社會名利環境的影響,其靜心定性的功能性,已陷入現實名利爭奪的技巧表現層面上。在功利的前提下,以媚俗的破殘的所謂「新意」去表現,這已污染了書法心靈空間的環境。在提倡環保的今天,心靈空間的淨化是刻不容緩的。
個人以為,以道家及禪學的觀念,導入書寫者的心靈,將是正面的影響。故言書法無道則殘亂,書法不離道、禪,名之為書道禪。亦即將道家、儒家所詮釋心靈空間的內涵,與佛家的禪法等智慧,透過生活上的體悟融入書法之中,使書法變成心靈修持的道場,使修持與書法互為心靈上的功課,而回歸道統的精神,傳承下去。
♠書法與書道有何異同?
答:書法者,書寫之技法,舉凡點、劃、捺、撇….等基本書法之寫法,結體之構成、組合及安排等皆屬之,為有為法的表現形式。書道者,書寫作者心靈空間之究竟也,舉凡思想上對道的認識,生活上禪踐的體悟,做人基本道理的心得等屬之,為無為法。
書法若喻入世法,書道即為出世法。書法者熟於技法,書道者熟於技法後,更精進於心靈修持的心法工夫。
♠書法與德性可有關聯?
答:儒家所言「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」五德,於書法亦然,二者互為因果。
•「仁」者善也,心善者度量大,並善為他人著想,處處圓滿而心理平衡;於字亦然,必呈現和諧而統一,於結體上則善相救相助。
•「義」者,行所當行,止所當止,則其人所書寫之字,氣勢從容不迫,行氣貫串,氣脈流暢。
•「禮」者規矩也,其人字必井然有序,中規中矩不嬌媚;結構與行氣,相敬復若相讓,不致凌亂。
•「智」者善調理安排,故所書之字組合自然得宜,所謂「善行無轍跡」,「善計不用籌策」,而「常善救物,故無棄物」猶常善救筆,故無失筆。
•「信」者不我欺,自信亦信人,故所寫之字線條肯定,字穩而有神,不做作,不求媚取寵,卓然而獨立。
古云「字若其人」、「字即心畫」,即由字象可知心象,故復稱之為書法「五德」。
♠如何更知「字如其人」?
答:前述心筆合一為書,陰陽合一為道。故可言書道者乃自心中自然迸發出「本相非相」的圖像資訊,若違此之自然,其所表達的自非心語,也即口心不一致。所以字是心的影子。
劉熙載著《藝概》云:「書如也,如其字、如其才、如其志,總之曰如其人而已。」又云:「賢哲之書溫醇,俊雄之書沈毅,奇士之書歷落,才子之書秀穎。」又云「養性靈須從執筆,運筆端正其心起。其心正則古人之性情可尋繹而得,從而勤練不輟,則古人之情性入我筆心竅,妙字出筆底,書名見矣。」故書法不只是「黑白的傳承」等技法的層次,更是「人的傳說與傳承」。
♠請問「書道禪心」為何?
答:
一、書法以修持為第一義諦。
二、以平常心為筆,以無為法為法。
三、教學無定法,教材無定物。
四、執筆以方便為門。
五、運筆以忠誠為主。
六、結體以仁愛為宗。
七、氣韻以自然為師。
八、整體以和諧為本。
九、闡微以悟性為究竟。
十、創作以圓滿生命為依歸。
♠何謂教學無定法?
答:教學非無法,是無定法。經云:「根有利鈍,悟有深淺,成功自有遲速」,書法教學亦如是,因材施教,故無定法。
♠何謂執筆無方法?
答:執筆是為了書寫,但求方便為要,執著於如何執筆,反而著相而不方便,不方便即不靈活而生障礙。任何執筆方法,只要便於將字寫好,即是好方法,但隨「方便」,是因緣自然。